长视频,短视频,文字,图片是内容,目的是让用户爽(包括让用户以为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)。
内容平台,单位内容消化时间越短,越密集,越全面(三者相辅相成),生意模式越好,因为单个用户价值越高(匹配到自己感兴趣的)。成本端,科班讲就是固定成本和费用被分摊。
单位消化时间越短,用户越有可能花时间在上面,因为可以几秒钟到几分钟完结一个单位内容(一个帖子,一些图,一些短视频),不知不觉中,累计消耗时间很大。
密集是指有效内容,比如我对篮球不感兴趣,也不喜欢直男,虎扑对我来说有效内容很有限。一个平台内容密集程度可以简单粗暴的用高强度刷来确定,如抖,快是可以做到一天一直刷下去不重复的,结合算法的调剂,搭配,最后体现出的结果就是上瘾停不下来。
ugc的内容,用户角度:制作成本(包括时间),门槛低的,可以每天源源不断的产出,动力则是受到关注,和可能的金钱名声奖励。只要飞轮转起来,不论是拉新用户还是新up都有网络效应。
全面增加了潜在用户的数量级,想保证全面但不影响用户体验,要么有很强的算法,把每个用户隔离到自己的信息茧房,不让他们看到不想看的。要么是微信,有足够用户体量,消耗时间,和分享机制,可以通过订阅给内容分级,使得不同信息密度,专业度的内容创作者都能生存的很好。
喜马拉雅,奈飞(爱奇艺),知乎,虎扑都是内容平台/制作商/社区。
老知乎的门槛太高,供需双方都是,所以用户量级注定不会大,变现能力(流量价值)很差。所以必须下沉,但作为一个文字载体的,以问答为交互的内容平台。内容输出者并无法利益最大化,关注者往往认问题不认人,没有私域流量。
在有公众号(变现效率更高)和微博(吸粉更快,关注度)的情况下,知乎留住内容贡献者的代价会越发的高,用户端也随着下沉在专业领域被垂直社区切走,逐渐和微博,公众号这种泛文字内容短兵相接。
密集度太差,信息无法全面。
奈飞(爱奇艺)需要新剧密集覆盖到一个很大的量级,才能让用户每个月都有续费的动力(每周打开)。剧的制作成本高,单位内容消化时间长(反人性的),而能提高的用户体验(爽度)又有限,所以投入产出比很差。网剧,尤其是流水线网剧,本质是爽文,只不过有视觉冲击了,但如果提高的体验不如用户多付出的成本,受众就很有限了,毕竟大家都是可选消费。
长视频试错成本很高,议价权一般,流水线生产可以减缓这两个问题,如果是ugc长视频则可以转嫁这两个问题。
不论是电影,电视剧,绝大部分观众关注的就是一些高潮,和高潮相关的铺垫,这些在短视频等被曝光很多。同时这些高潮爽点对比文字,图片,短视频制作成本高太多,而爽度提升有限,收益也有限
我瞎猜,youtube未来增长也有一定的阻力
所以奈飞,爱奇艺并不是平台生意模式,而是生产商,这里面估值区别很大,因为议价权不同,利润确定性不同。
Leave a Reply